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
网站首页

新闻简讯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新闻简讯 > 正文

《我们,从延安走来》是对延安精神新阐释、新价值的集中展现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22/03/17 10:42   浏览次数:

由中央广播电视总台、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陕西广播电视台)联合出品的三集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近日在央视科教频道成功播出。本片立足当下视角,以“脊梁”“求是”“为民”为三个专题和主线,真实再现了党中央在延安时期推进伟大革命的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生动讲述了领导中华民族迈上伟大复兴辉煌征程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如何从延安一步步走来;生动讲述了中国共产党保持蓬勃生命力、创造力的关键如何从延安一步步走来;生动讲述了共产党人矢志不渝的价值追求、奋斗目标如何从延安一步步走来。

2020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陕西考察时指出:“延安精神培育了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是我们党的宝贵精神财富。要坚持不懈用延安精神教育广大党员、干部,用以滋养初心、淬炼灵魂,从中汲取信仰的力量、查找党性的差距、校准前进的方向。”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总书记的讲话精神,陕西省纪委监委、陕西省委宣传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社教节目中心、中国方正出版社、陕西广电融媒体集团从2020年5月下旬开始,就积极联合并有效行动起来,及时启动了这部影视作品的准备工作,力图对延安精神的最新阐释和时代价值进行深入解读和广泛宣传。

紧密结合习近平总书记对延安精神的重要论述,在闫东导演的严格要求和高效部署下,主创人员查阅大量文献资料,通过多次在延安及相关地区体验、考察并反复论证,最终确定了纪录片的主题和基本构架。对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进行了三大角色定位,即中华民族救亡图存的脊梁、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并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忠实代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公仆。“脊梁”“求是”和“为民”这三个主题,就是这样提炼出来的。

一.彰显“脊梁”作用,汲取信仰的力量

“脊梁”,取民族脊梁之意。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开始成为一个全国性、群众性的大党。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实践中,她大义凛然、勇于担当,“寄托着人类和中国的将来”,获得了亿万民众的普遍接受、广泛认可和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人作为担承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脊梁作用的光辉形象,从延安一路走来。当时,我们党从民族生死存亡的现实需要出发,主动顺应时代的需要和人民的呼声,及时调整政治路线,推动国民党走向抗日的历史洪流,倡导并积极促成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深入对敌斗争的最前沿,发动、组织并领导群众,建立抗日敌后根据地,竭力维持合作抗日到底的局面,挺立起全民族救亡图存的希望,引领着夺取战争胜利的正确方向,成为全民族抗战的中流砥柱和中国人民走向美好未来的钢铁脊梁。

纪录片第一集,从革命圣地延安的地标建筑——延安宝塔讲起。全面抗战时期,延安古城在日军飞机轰炸中损毁殆尽,延安宝塔多次历经炮火硝烟。影片的第一个故事非常富有象征意义。当时,延安就已经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宝塔山成为了团结抗战和民主解放的精神标识。民族危亡之际,屹立在黄土高原之上的巍巍宝塔,在众多炎黄儿女的眼中,成为了支撑我们民族抵御侵略、威武不屈的化身,成为了指引他们团结御侮的航标,成为了民族必胜信念和奋发进取的象征。当时的延安,地瘠民贫、物资匮乏、封闭落后,但为什么数以万计的爱国青年,克服重重困难,“只要还有一口气,爬也要爬到延安城”,就是因为这里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这里聚集着中华民族最优秀的子孙,这里处处彰显着“抗战必胜、建国必成”的信仰的力量。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学习,来“汲取信仰的力量”。首先,我们得搞清楚信仰的力量来自哪里?本纪录片通过对延安时期党为民族救亡所付出艰辛努力的集中展示,让我们充沛地感触到这种磅礴的伟力,来自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出生入死、不怕牺牲、顽强拼搏的脊梁和先锋作用。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学习弘扬延安精神,挺起脊梁、砥砺奋进,充分发扬担当和斗争精神,贯彻党的群众路线,锤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树立不负人民的家国情怀,追求高尚纯粹的思想境界,积极为党和人民事业拼搏奉献。在新时代新征程中,彰显好共产党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执著追求。

二.发扬“求是”作风,寻找党性差距

“求是”,就是实事求是。“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我们党的基本思想方法、工作方法、领导方法。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人在高举马克思主义的旗帜,紧密结合中国革命的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特点,开展整风运动,总结经验教训,形成了第一个历史决议;坚持独立自主,推进理论创新,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伟大飞跃。确定了正确的思想路线,确立了毛泽东思想的指导地位、确立了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间隔17年、筹备14年之后,成功召开了团结的胜利的党的第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从延安一路走来的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们党带领人民推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事业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

纪录片第二集的开篇,是毛泽东为中央党校题写的“实事求是”石匾失而复得的故事,包含有强烈的现实寓意。尽管“实事求是”这个词汇,不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首创。但是,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对这个已经在中国的古典文献中存在了近2000年的词汇,进行了创造性的转化和创新性的发展,成功激活了它的科学内涵和精神实质,从而使其成为了马克思主义的精髓和灵魂。党的百年历程中,我们党曾经犯过错误甚至遇到严重挫折,根本原因就在于当时的指导思想脱离了中国实际。习近平总书记曾强调指出:“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实事求是,就能兴党兴国;违背实事求是,就会误党误国”。与此同时,延安时期,“理论联系实际的作风”被明确为党的三大优良作风之一,毛泽东同志多次都讲到,实事求是“是一个党性坚强的党员的起码态度”。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实事求是已经被越来越多的党员理解为党性的第一标准。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学习,来“寻找党性的差距”,事实上就是希望我们积极继承和弘扬延安时期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们实事求是的作风。我们一定要深入发扬本纪录片中所呈现的毛泽东、周恩来、朱德、张闻天、习仲勋等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在工作中,时刻对照检查是不是对党忠诚?是不是能讲真话、讲实话?是不是在干实事、求实效?始终坚持以党性为立身成事之本,敢于坚持真理,善于独立思考,勇于担当作为。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切实把为民造福确定为最大的政绩,自觉用新时代党的创新理论观察新形势、研究新情况、解决新问题,真抓实干,务实功、出实招、求实效,善作善成,不断彰显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和纯洁性。

三.践行“为民”宗旨,校准前进的方向

“为民”,是“一心为民”,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同穷凶极恶的敌人进行殊死斗争的伟大实践中,舍生忘死、无私奉献,担当起了民族的先锋和人民的公仆,获得了人民群众的热情颂扬和誓死跟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勇于自我革命,始终带领人民谋幸福的最可靠的主心骨,从延安一路走来。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的奋斗目标,在陕甘宁边区局部执政过程中,切实践行自己的初心和使命。实施精兵简政,实行“共产党员有犯法者从重治罪”,建立“三三制”民主政权,开展大生产运动,创建全国抗日民主模范区,坚持始终“站在最大多数劳动人民的一面”。党把自己的根基、血脉和力量深深地扎根于人民之中,同人民群众保持着血肉联系,把群众路线确定为自己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从延安时期至今,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一直被明确为共产党人的根本宗旨,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

纪录片第三集,开篇讲述了普通的八路军战士张思德的故事。张思德在生产劳动中因公殉职,引发了毛泽东关于《为人民服务》的讲演。接着,纪录片通过将张思德的牺牲与延安时期一位年轻有为的红军将领黄克功,以及另一位有着光荣历史的老革命肖玉璧的死来比对。这三个人,都是共产党员,都曾为革命做出过有益的贡献。他们身份不同,死因不同,死的价值和意义也完全不同。“张思德同志是为人民利益而死的,他的死是比泰山还要重的”;黄克功因为破坏红军纪律、违反革命政府的法令、枪杀革命同志,被处以极刑,毛泽东认定其行为“失掉党的立场的,失掉革命立场的,失掉人的立场”。贪污、开小差、为升官发财以至叛变革命的肖玉璧,在被判处死刑后,《解放日报》的社论将其定义为“小丑”和“莠草”,明确指出:绝不允许有一个“肖玉璧”式的杂草生长“在‘廉洁政治’的地面上,有了,就拔掉它!”通过三者的比对,我们不难发现张思德和黄克功、肖玉璧等人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张思德不是“替法西斯卖力,替剥削人民和压迫人民的人去死”,在于是他坚定不移地诠释了党的根本宗旨,毫不动摇地践行着党的初心和使命。

习近平总书记要求广大党员、干部通过对延安精神的学习,来“校准前进的方向”。当然,我们也得弄明白什么才是前进的依据和准绳?通过本纪录片的集中展示,我们不难发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就是共产党人的前进依据,人民满意不满意、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赞成不赞成是衡量我们事业成败得失的根本标准。为此,广大党员干部要进一步学习弘扬延安精神,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把好事实事做到群众心坎上。什么是好事实事,要从群众切身需要来考量,不能主观臆断,不能简单化、片面化。业绩好不好,要看群众实际感受,由群众来评判。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永远坚守初心、持续滋养初心、笃实践行初心,不断创造经得起实践、人民和历史检验的辉煌业绩。(作者系《我们,从延安走来》执行总撰稿、西北大学教授 马朝琦 )

(来源:中国电视报)

上一篇:赓续红色基因 不忘来时路——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央视播出引起热烈反响
下一篇:一曲延安精神谱系的赞歌——文献纪录片《我们,从延安走来》观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