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安精神与党的建设研究院
网站首页

理论前沿

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 理论前沿 > 正文

如何看待今天的“毛泽东热”(下)
发布者:   发布时间:2019/10/28 00:00   浏览次数:

■市场失灵的中国表达

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中国经济转型的航程,确立了改革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经过漫长的经验选择,终于在中共十四大上,确定了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作用,也经历了从“基础性”到“决定性”的地位转换。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确立了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政府作用,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确立了依法治国的治国路线,使市场作用的转变有了法律依据。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充分发挥市场在发展生产力方面的积极作用,同时也不能忽视市场失灵带来的社会问题。市场失灵最主要的表现有:在经济上,最大的损失是经济资源闲置;在社会上,就是处于市场竞争弱势的部分群众,对自己的弱势群体地位越来越不满,并把这股不满转化为对党和政府的批评,进而演化为上访等社会事件。处于弱势群体的群众包括对这部分群众抱有同情心的人们,在实际生活中找不到精神寄托,外加大部分人小时候生活在“毛泽东时代”,对“毛泽东时代”的政治秩序等耳濡目染,在遇到市场失灵等问题时,接受不了现实与预期造成的差距,心理自然会出现巨大的反差。虽然商品经济的大潮在一定程度上会冲淡人们的政治意识,然而经济的发展是离不开政治的,更不能脱离政治而单独存在。当现实出现变化时,政治必然也会以新的方式渗入到人们的头脑之中,并且无可替代。已经过去的历史,随着人们的召唤重新明晰地出现在当今的社会舞台上。于是,人们开始怀念毛泽东、怀念毛泽东思想、怀念“毛泽东时代”。

■反腐倡廉的群众呼声

在中国共产党光辉探索的历程中,反腐败斗争一直贯穿党的奋斗始终,以确保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毛泽东领导的反腐败斗争主要有四次:第一次是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在中央苏区开展的惩腐肃反运动。毛泽东发出号召:“苏维埃工作人员中如果发现了贪污腐化、消极怠工及官僚主义分子,民众可以立即揭发这些人员的错误,而苏维埃则立即惩办他们,绝不姑息。”通过这次活动,纯洁了幼年的党和新生的红色政权,优良传统在苏区蔚然成风。第二次是抗日战争时期,在陕甘宁边区开展的反腐倡廉运动。毛泽东坚定地说:“我们必须克服存在着的有些还是严重的官僚主义,例如贪污现象,摆官架子,无益‘正规化’,文牍主义等。”此后,为配合此运动又开展了以“整顿三风”为主要内容的整风运动。第三次是在新中国成立以后,面对夺取政权以后各种“糖衣炮弹”的诱惑,毛泽东主张反腐败斗争必须深入。苏共二十大,以及波匈事件之后,毛泽东认为克服官僚主义刻不容缓。为此,全党开展了大规模的以“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为主要内容的“三反”运动。第四次是在三年经济困难时期,开展了“四清”的社会主义教育运动以及反贪污盗窃、反投机倒把、反铺张浪费的斗争。“毛泽东时代”针对不同历史时期腐败的特点,制定了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有些措施至今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时效性。

“毛泽东时代”的反腐做法为改革开放时期的反腐提供了宝贵经验。包括对反腐败要重视,提高警惕;要坚持不懈地进行反腐倡廉的教育;要注意灵活运用反腐败的方式方法,最重要的是要做到自律;要对腐败现象依法惩治,严肃纪律;等等。邓小平曾说:“反腐败不是一次战役,要常抓不懈。”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寻租设租的机会大量涌现,权力变现的能力空前加大。少数领导干部更借机敛财,寻租腐败。由此,人们怀念“毛泽东时代”人心的纯粹、生活的淳朴、环境的净化;怀念“毛泽东时代”治理的政治清明、人心凝聚、团结向上,更想实现一种政治清明、稳定和谐的大和目标,由此而引发了阵阵“毛泽东热”。中共十八大之后,以习近平为总书记的中共中央加大了对腐败的查处力度,打击了形形色色的老虎。中共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指出,“把坚决遏制腐败蔓延势头作为重要任务和工作目标,坚持‘老虎’‘苍蝇’一起打,严肃查处党员干部违纪违法案件,充分发挥威慑力”,以期不断净化中国的政治生态。政治生态净化的同时也会使人们不由自主地把当下的做法和“毛泽东时代”的做法进行比较。此时此景之下,寻找毛泽东、发现毛泽东就成为热潮。

当然,毛泽东不仅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不仅赢得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爱戴和敬仰,而且赢得了世界上一切向往进步的人们的敬佩。毛泽东的革命实践和光辉业绩已经载入中华民族史册。他的名字、他的思想、他的风范,将永远鼓舞我们继续前进。正因如此,一些长期沉湎于西方自由民主制度的学者也将目光投向了中国,投向了将中国革命引向胜利的世纪伟人——毛泽东。人们在“人格上承认毛泽东,历史地位上承认毛泽东,思想体系上承认毛泽东”。所以,“毛泽东热”不仅出现在中国,同时也在海外出现了。

总之,毛泽东对中国革命所做出的巨大贡献和在民众中产生的巨大影响,是中国“毛泽东热”产生的前提条件。中国民众热爱、崇敬和拥戴领袖毛泽东的朴素感情,是中国“毛泽东热”深厚的民众基础。撇开其中的盲目、迷信和狂热的成分不论,“毛泽东热”对于歌颂毛泽东的伟大业绩、宣传毛泽东思想和扩大中国在国际上的政治影响方面,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热”向何方■

“毛泽东热”总是伴随着社会行动而产生。“毛泽东热”,从主导的方面看,是一种健康的、进步的、孕育着希望的现象,它是一种凝聚的因素、向心的因素、团结的因素、稳定的因素。正如《红太阳》歌颂的一样,毛泽东永远是人们心中的红太阳。以大联唱的形式歌颂毛泽东的磁带《红太阳》刚刚上市,便被一抢而空,产生了轰动性的效应。除此之外,关于毛泽东的像章、画像,各种介绍毛泽东的图书、广播重现历史,重新揭开了毛泽东的神秘面纱,使他以朴素的领袖形象重现人间。但在热潮中,也会存在盲目崇拜的现象。湖南某山村的一位老农民说:“我早就说过,毛泽东不会死,总有一天会转活临世,此乃天意。”毛泽东——20世纪的一位伟人,这无可否认,但是,他也不是万能的,是人而不是神。从这位老农民的描述中,我们可以看出,普通百姓心中还是存在着对毛泽东认识的误区以及盲目崇拜,也反映了他们残存的文化心理以及扑朔迷离的文化视野。因此,必须对“毛泽东热”加以有序引导,以便充分发挥其对社会的正能量。

首先,引导人们正确认识毛泽东。坚持用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科学评价毛泽东及毛泽东思想,树立对毛泽东的正确认识。毛泽东带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完成了20世纪最伟大的历史任务——建党、建军、建国。这位20世纪的时代人物,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创始人之一和主要缔造者,在领导中国革命、建设的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关键作用,成就是巨大的,应该被历史铭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毛泽东是人,不是神,不能将毛泽东神化,把他奉为真命天子,认为他无所不能。他在晚年也犯过错误,由于主客观因素,发动了“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是,毛泽东对中国革命建设的历史功绩是不可否认的,不能因为其错误就否定毛泽东,否定毛泽东思想。总的来说,毛泽东的功大于过。19816月,在邓小平的指导下,中共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给予了科学的评价,“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他为我们党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的创立和发展,建立了不可磨灭的功勋。他为世界被压迫民族的解放和人类进步事业作出了重大贡献”。《决议》还指出,“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习近平在纪念毛泽东诞辰12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革命领袖是人不是神。尽管他们拥有很高的理论水平、丰富的斗争经验、卓越的领导才能,但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认识和行动可以不受时代条件限制。不能因为他们伟大就把他们像神那样顶礼膜拜,不容许提出并纠正他们的失误和错误;也不能因为他们有失误和错误就全盘否定,抹杀他们的历史功绩,陷入虚无主义的泥潭。

其次,依法巩固执政合法性,积极有序引导群众性运动。执政合法性是指民众对现存政治统治的信任、认同和支持。任何一个政权的合法性,都离不开意识形态的支撑,通过意识形态的宣传来吸引民众,从而获得民众的支持。意识形态不能停留在过去,应该适时、适量地宣传当代的主流思想。“毛泽东热”的出现是人们复杂心理的一种深层次的折射,群众性运动如果缺乏积极有力的引导,必将引发社会秩序的混乱。因此,对“毛泽东热”进行积极引导便是巩固政权合法性的一种方式。在日常生活中,通过爱国教育片引导人们确立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认识。相关影视作品、论文著述以及互联网上的宣传如果有失真实,必须明令禁止,以此净化文化环境,提高主流文化的影响力。毛泽东思想作为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一部分,必须要界定它对维护党执政合法性信仰的作用。在新的历史时期,要维护党的执政合法性,就必须更加重视意识形态的建设,用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习近平同志系列重要讲话武装全党,教育人民,不断增强作为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马克思主义的包容性、创新性,形成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共同理想、精神支柱。

发端于20世纪90年代的“毛泽东热”一直延续至今,热度不减反增。有人不禁要问,这种热潮最终会不会消失?如果不消失,它最终会走向何方?

邓力群生前接受记者采访时曾分析指出:我认为“毛泽东热”与以往的什么“弗洛伊德热”“萨特热”“现代派热”是不能同日而语的。在一定的历史阶段出现上述这些“热”,不能说没有其特定的内在历史原因。但是,弗洛伊德的学说、存在主义的学说、“现代派”的理论和实践,毕竟是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在特定历史阶段的特定产物,在我们中国是缺乏存在和发展的坚实基础的。尽管有些人将其当作一种“时髦”极力加以贩卖和鼓噪,因为它毕竟回答不了中国的现实问题,解决不了我们历史前进中的历史课题,它折腾一阵就风流云散,是不可避免的。“毛泽东热”则完全是另外一回事。它是直接产生于中国历史和现实的社会现象,是直接从我们的社会生活中产生的。无论怎么说,毛泽东的一生、“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思想都引起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的社会变革,不仅空前地改变了中国现代的历史,而且肯定会极大地影响今后的历史。认识、总结这段历史,实际上成为我们前进的出发点之一。因此,作为一种“热”,会产生这样或那样的表现形式,但这股“毛泽东热”,是不会风流云散,丧失其历史影响和意义的,对毛泽东、“毛泽东时代”、毛泽东思想的研究,已经成为中国历史的永恒主题之一。

邓力群强调:第一,“毛泽东热”具有现实社会基础;第二,毛泽东及“毛泽东时代”不仅改变了中国现代的历史,而且肯定会极大地影响今后的历史。综上两点,“毛泽东热”不会风流云散。

“暮色苍茫看劲松,乱云飞渡仍从容。”“毛泽东热”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转化为一种文化现实,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组成部分,和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一起代代传承下去。■ 

上一篇:追寻毛泽东的一份亲笔题词
下一篇:如何看待今天的“毛泽东热”(上)